泰雅勇士大步向前
曾經,夜晚是不存在的想像,金太陽和銀太陽共同主宰天空,地球如燃燒的火球,人們苦不堪言…本書訴說勇士射日的經過,族人又是感謝又是哀傷,族人為逝去的勇士祈福,為年輕的生命祝福,期許代代子孫記住這段偉大的歷險。(引自誠品網路書店)
中年級
曾經,夜晚是不存在的想像,金太陽和銀太陽共同主宰天空,地球如燃燒的火球,人們苦不堪言…本書訴說勇士射日的經過,族人又是感謝又是哀傷,族人為逝去的勇士祈福,為年輕的生命祝福,期許代代子孫記住這段偉大的歷險。(引自誠品網路書店)
這是一則流傳在東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魯凱族主要居住地都在山腰間,是靠山吃山的狩獵民族,大自然孕育了魯凱族的生計來源,於是在信仰上發展成崇拜萬靈的形式,也因此延伸出許多特殊的祭儀與禁忌的傳說,這是關於魯凱族的祖先如何從蒼蠅身上得知取火智慧的故事。(引自博客來書店)
暑假剛開始時,從太平洋飄來一個神祕的木箱,沒想到裡面躲了一個頂著早年達悟族人的鍋蓋髮型、半透明的阿尼杜(Anito,最常被稱為惡靈),而他留在村子裡居然是為了要聽完「一個巨人捧著黑翅膀飛魚來交換故事」的故事。
雖然大家聽過許多巨人的故事,就是沒有一個是「巨人用魚換故事」的,怎麼辦呢?有人說,達悟人的生活除了大海、飛魚就是故事,每個達悟人的腦袋裡都裝著一百個以上的故事。所以,阿尼杜會找到他的故事嗎?為了一個故事堅持這麼久的阿尼杜,最後會去哪裡呢? (引自博客來書店)
全世界有超過千萬人沒有國籍,他們「不能被看見」;他們叫紅茶、綠茶、奶茶;她們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們有太陽、月亮、星星、小山、小河;荔枝、蘋果、葡萄、芭樂,他們是平平、安安、方方、正正、來來、去去。我們的生活用語,是一個個本該燦爛的生命;他們在我們身邊,但他們是「沒有名字的孩子」。無國籍移工的小孩,寫下一首又一首詩,他們說自己的人生是借來的,是多出來的,是透明的:我是一抹幽魂,飄在自己家鄉的上空。我是一隻綿羊,圈在沒有門的柵欄裡。像我這樣的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引自博客來書店)
這一夜,沒有月光。這群麻達在焦力烈的帶領下,原本是練跑,但邦雅一個手勢,讓所有麻達都開心了起來,是鹿群,發現鹿群的蹤跡了。焦力烈跟著大家跑回部落拿了竹茅,雖然麻達們都知道這樣簡陋的武器無法打獵,雖然麻達們都知道狩獵季已經過了……但,一時的好奇引導著他們展開整夜追逐。而在見到大白鹿的瞬間,焦力烈內心隱約感到不安,這股感覺慢慢擴大,一直到鹿群衝入漢人的糖廍,他知道,大禍已經鑄下……(引自博客來書店)
媽媽要參加學術研討會,星期四才回來。媽媽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忘記一件事:牛奶不夠了!沒有牛奶,我們要怎麼吃早餐?這時爸爸終於放下報紙起身,接下購買牛奶的任務!於是,他出門了。天這麼黑,我們這麼餓,爸爸出門買牛奶,怎麼還不回家?就在我們等到快餓死的時候,爸爸終於回來了!但是,他不只真的記得帶了一瓶牛奶回來,還帶回來一個超級誇張的冒險故事——被外星人綁架、遇到海盜、被恐龍科學家帶走、坐上時空機、遇見吸血鬼家族……那他到底是怎麼回到家的?(引自博客來書店)
我叫薛主翔,今年十歲,因為爸媽看不見,我們全家四個人只有三隻眼,再加上一隻導盲犬歐文!每天早上我和爸爸、妹妹排成一列,先送妹妹到托兒所,再送爸爸和歐文到公車站牌。出門時,當爸爸將手搭上我的肩膀,我就是這列小小步兵隊的隊長!即使我帶領的最多只是一個人一隻狗或三個人一隻狗──我也要好好帶領我的小隊,安全到達每個地方!我還有一隻眼睛。張開眼,就能看見爸媽、妹妹和歐文,看見老師和同學,還有高山大海、天邊的一抹彩虹和樹葉上短暫停留的露珠。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更勇敢的面對人生中的每一關挑戰,我要繼續擔任「步兵小隊長」──歐文帶著爸爸、我帶著全家,牽手搭肩,繼續向前!不論是四個人一隻眼或沒有眼,只要全家人永遠在一起,我就不害怕!(引自博客來書店)
本書由知名作家廖玉蕙老師精選23篇動人的故事,書寫對象上,除了傳統慣寫的直系親屬外,甚至外擴到較旁系的遠親。內容上,呈現多元包容,正向互動者居多,但也不乏矛盾掙扎的人際刻畫;憶舊追往不在少數,卻也不乏直視現今或前瞻未來;悲情固然有,趣事更不少。文字風格上,力求遣辭用句簡淨清朗,最重要的是展示跨世代的寫作風格與內容,作者群囊括老中青各代,有文壇前輩,有中生代名家,有少壯派作者,乃至剛剛踏入文壇的新生代作家。本書精選文本打破陳腔濫調,展示親情書寫的各種可能,不僅是親情寫作的最佳典範,更能透過作者的生命歷程,帶孩子看見親情的互動與掙扎,思索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 (引自博客來書店)
這故事說的是祖孫三代,祖父是個深諳森林與種樹的人,爸爸是個專門製作大、小提琴的琴師,至於小男孩,則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自然承襲了兩代人的生命精髓,遂走上了音樂之路。他既識得了來自森林的各種聲音,也懂得在無言的大樹裡面,隱藏了諸多音符。最後,他成了一位教授兒童拉大提琴的大人,不但教抱著父親所做的大提琴的孩童,繼續彈奏出溫暖的聲音,也讓這新生的世代,繼續傳承那首來自三代、來自森林的壯闊詩篇。(引自博客來書店)
透過作者一幅幅樸實、寫真畫面的呈現:我們看見一對年輕夫妻的結縭,然後孩子一個接一個呱呱落地;姐妹倆從襁褓嬰兒,到爸爸媽媽騎腳踏車帶著他們上學唸書;姐姐的鋼琴演奏會,姐姐出國留學;結婚生了兩個孩子,接著生病住院的最後結局,我們看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禮,姊姊的生命就此嘎然而止。貫穿全書畫面的是姐姐手背上的胎記,在書頁尾末,這印記竟翩翩化為一根白色羽毛飄向天空,而原本在卷首出現的大同寶寶,這時候又再度回到畫面;這一切似乎是作者隱隱地訴說著生命的生生不息,也留給讀者另一種心情的沉澱與無限的想像空間。 (引自博客來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