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級

小男孩失蹤了!

小男孩失蹤了!


描述一個弱智小男孩,他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用搖頭歡迎每一個人。小男孩每天站在糖果店前,嘴角不斷的流下口水,有很多來來往往的人,卻沒有任何人關心他,甚至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名字。後來小男孩開始流鼻水、跛著腳,情況越來越糟,卻從未請求別人幫忙。有一天他突然不見了,這時才有人想起他,在糖果店上貼著一張告示:「這個小男孩失蹤了,他的頭大大的,是個光頭,經常流口水,……總是微笑。」(引自博客來書店)

我的姊姊不一樣

我的姊姊不一樣


小男孩卡羅有一個智能障礙的姐姐叫做泰莉,卡羅不喜歡自己的姐姐,因為智能障礙的姐姐,總是會洋相百出,而帶著姊姊出門的結果,不是引來玩伴的嘲笑,就是路人的側目,讓卡羅只想趕快擺脫她。有一次他沒有陪伴姐姐去廁所,而兩人走散,直到那一刻卡羅才發現,他有多麼的擔心在意自己的姐姐,一邊找,一邊想起姊弟情深,,幸好找到正在陪小孩玩的姊姊。弟弟雖然又氣又急,但還是緊緊的抱住她。從這一次之後卡羅開始接納自己的姐姐,接納這位智能障礙的至親。(參考自博客來與好書大家讀與療癒閱讀維基館)

受傷的天使

受傷的天使


故事一開始,小姊姊就直接提出了她的困惑。妹妹不僅不會寫功課,還經常尿褲子,很多同學都會取笑、欺負她。在深夜裡,也總會看到媽媽獨自掉淚。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小姊姊看見了有人在欺負妹妹,手足之情讓姊姊終於挺身而出……簡單的字句,本書正向的處理了姊妹、家人的情感與態度,並清楚而有力的向讀者傳達:「心智障礙兒需要的是真正包容與支持的力量,讓他們能夠自主生活。」就像最後幾頁所寫的:「每個孩子在來到世上前都是天上的天使,我們要讓她長出翅膀、讓她也能獨立飛翔!」(參考自博客來書店與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

弟弟的世界

弟弟的世界


我有一個弟弟,但他卻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做著我們覺得奇怪的事情。我想要跟弟弟一起玩,可是弟弟總是不願意讓我加入他的遊戲。媽媽說,弟弟被困在一個特別的世界,那個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沒有爸爸,沒有媽媽,也沒有我。六歲的弟弟,像是被困在另一個別人無法進入的世界中,對一些事情有著異常的堅持,堅持穿藍色衣服,堅持早餐吃麥片粥和煎蛋,長時間浸潤在繪畫中,反覆地畫著飛機。當別人試著靠近他、加入他的時候,他就會發怒、尖叫、自我傷害。直到有天,他發現了一隻受傷的鳥,收容了牠,但是傷癒後的鳥被困在家中,並不自由,就像沉默的弟弟一樣……這是一個關於自閉症孩童的故事。(引自博客來書店)

不一樣沒關係,我們還是好朋友

不一樣沒關係,我們還是好朋友


說話的是一位自閉症兒,從他的視角看「非自閉症」朋友強尼的故事。在這本書裡自閉兒童說:為什麼強尼不能分秒不差地準時赴約呢?(因為自閉兒總是要求精準)沒關係我們照樣玩得很開心;為什麼強尼不會一字不漏地背出節目字幕?沒關係強尼真的是個很好的人;為什麼強尼遇到開心的事情,不會拍手或跳上跳下?(因為自閉兒總是把情緒表現得很淋漓盡致)遇到突發事件,強尼也不會有激烈的反應?可能,強尼已經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了吧;為什麼強尼下課老是跟朋友玩在一起,不能自己一個人靜下來,想他愛的廣告或地鐵廣播?(因為自閉兒習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強尼真的好奇怪,就算是這樣也沒關係,因為「我喜歡強尼,我想,沒有自閉症也沒關係」!(引自博客來書店)

很會說話的孩子

很會說話的孩子


政秀是一個兔脣男孩,雖然進行過兩次手術,但嘴脣上依然留有疤痕,經常遭受異樣的眼光,因此他總是試圖遮掩自己的疤痕,很討厭在眾人的面前說話。媽媽為了讓政秀能夠堂堂正正的面對人們,非常費心的教養他,但有時候,政秀卻希望嘮叨的媽媽能夠從此消失。不幸的是,媽媽罹患癌症了,政秀才發現如果失去媽媽,自己的世界就會崩潰。隨著媽媽的病情日益惡化,全家都流下悲傷的淚水,政秀決定克服內心的障礙,實現媽媽的願望……(引自博客來書店)

單手女孩向前跑

單手女孩向前跑


晶晶總是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袖的上衣,並總是用左手做事。她不是左撇子,也不是為了耍酷,是因為她的右手之前長了一顆「惡性滑液細胞瘤」。因為癌細胞的擴散,藥物的控制與開刀都無法抑制,最後只好將右手部份節肢,只剩下一截短短的「小手」。無論上下課,晶晶總是安靜地坐在位子上,自己畫畫或是捏捏黏土,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總是缺乏自信。最後她認識了燕子、小奕、班導師和孟老師……等,她開始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專長,還有成長的潛能。開始學習面對自己心底的聲音,甚至轉念將其自身經驗化為正向的力量,鼓勵與感動了身邊的人。(引自博客來書店)

耳朵聽不見的女孩

耳朵聽不見的女孩


小學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葉玲妙在淋了一場大雨後發燒,又因外婆的疏忽而延誤就醫,以致喪失了聽力功能。個性活潑且自信的葉玲妙,在遭遇人生如此重大的打擊後,她變得自卑、退縮又愛鬧脾氣,而且因為無法與同學溝通,導致最好的朋友對她產生誤會。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協助下,妙妙漸漸接受自己,並回復到往日個自信又活潑的女孩。(引自博客來書店)

聽不見的小翔

聽不見的小翔


《聽不見的小翔》花了5年的時間完成,作者大布吉靠著筆談和網路聊天方式,慢慢打開4位聽障同志的心房,畫出他們聽不到的挫折、性別認同、還有交朋友以及戀愛的成長故事,從生活挫折、情感啟蒙,到同性探索、追求獨立。有時快樂、激動,偶爾悲傷、氣憤。沒有勇敢跟爸爸媽媽說『我喜歡男生』,簡單,略帶樸拙的字句,卻完整描繪出對親情、愛情、夥伴、成就的渴求與期待。作者透過親身參與聽障同志聚會,體會放下語言,用心傾聽,也能夠用心尊重對方、傾聽對方的訴求,彼此理解與尊重,我們是否也能敞開心胸接納與我們有異的人呢?(參考自中華民國文化部與博客來書店)

隨身聽小孩

隨身聽小孩


因為幼年時的一場大病,張家龍的聽力受損,從此必需依賴助聽器,作為和外界聲音溝通的橋樑。從五歲開始,媽媽帶著張家龍到臺北求學,特殊教育班的楊老師帶領家龍一步步成長,並幫助他轉入普通班就讀。普通班的一切,和特殊教育班完全不同,面對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和有意無意的取笑,家龍感到十分挫折。還好,他遇見了有耐心和愛心的林老師,以及善良的小貝殼、小麵包……等好朋友,幫助他走出心理障礙。第一次遠離家門;第一次上臺朗讀;第一次參加運動會……張家龍憑著一股毅力,不斷努力,終於突破種種難關,讓同學們刮目相看,誠心接納了他。(引自小魯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