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片說歷史:從古典神廟到科技建築,透視54位頂尖建築師的築夢工程
從磚瓦石柱到萬丈高樓、從古老神廟到科技建築、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從西元前到二十一世紀、從帕德農神殿、聖彼得大教堂 到 艾菲爾鐵塔、雪梨歌劇院,54位頂尖建築師、54個築夢工程,橫跨七個富麗堂皇的年代,人類文明與美學的智慧藍圖。(引自博客來書店)
夢想
從磚瓦石柱到萬丈高樓、從古老神廟到科技建築、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從西元前到二十一世紀、從帕德農神殿、聖彼得大教堂 到 艾菲爾鐵塔、雪梨歌劇院,54位頂尖建築師、54個築夢工程,橫跨七個富麗堂皇的年代,人類文明與美學的智慧藍圖。(引自博客來書店)
頂尖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家喻戶曉,你可認識台灣還有許多知名的民族舞團?它們展現出寶島無比的生命力。從中國舞蹈家的搖籃「北京舞蹈學院」,到中國第一個專業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與歷史洪流又有何關係?日本的三大古典舞是什麼?隨著宗教的傳播,印度舞蹈在亞洲具廣泛的影響力,你將能理解為何跳舞是創造世界的根本途徑?法國酷愛舞蹈的民族傳統,本書為你解開《吉賽兒》為何不老的秘密?(引自博客來書店)
在一個酷寒的三月清晨,一股寒風追趕著去年殘存的最後一片樹葉,穿過巴黎。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曾經名噪一時的小提琴手,如今已年邁的老瓦利正心不在焉地走著,要到他最喜歡的咖啡屋。忽然間,他腳下好像生了根似地突然站定,差點兒就踩到人行道中間一顆白色的蛋了。各位心裡可能會想:一顆又不值得不驚小怪!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從蛋裡發出一陣奇怪的聲音-就像有人輕輕為一把小提琴調音呢!
這是一則悠遊樂音世界的圖像之旅,一則關於一段特殊友誼的故事! (引自博客來書店)
藝術在哪裡?為了尋找他我經歷了一場神奇的現代藝術之旅……約翰席斯卡與藍史密斯以生動有趣的文字和圖畫帶領大小讀者走訪紐約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一起探索「藝術在哪裡?」
藝術的最終目的並不在藝術本身,藝術只是一道橋,通向「人」的完成。拘束在藝術的範圍之中,局限在藝術的小小框框裡,並不是最好的藝術教育。「藝術」絕不只是專業者的專利。藝術應當是一扇一扇的窗,使人可以透過這些窗戶,眺望到外面遼闊的世界,使人可以對生命有更多不同的夢想和期待。 (引自博客來書店)
一個伊拉克年輕女孩看見,家鄉的河流、沼澤、沙丘和廢墟,夢想著創造自己的城市,札哈‧哈蒂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父親帶著她參觀河流、沼澤、沙丘和廢墟,她以優異成績獲得學位,前往倫敦發展。為了擠進男性為主的建築設計業,她日以繼夜的工作,以大自然為素材,設計與眾不同的奇特建築,參加建築競賽獲得高分,卻無法得到案主認同,屢屢受挫卻堅持不放棄。
終於她的努力被看見,世界各地都有她的創意建築存在。札哈‧哈蒂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建築獎殊榮的女性,2012年札哈‧哈蒂被冊封為大英帝國的女爵士。堅持追求建築夢想 ,開創女性新時代! (引自博客來書店)
艾瑪奶奶要過七十二歲生日了,雖然子孫滿堂,日子也沒有什麼煩憂,但心中一直有股未完成的心願讓她眉頭日漸深鎖…......原來她想把生命中的點點滴滴留藏,而從未發掘的才份--畫畫,竟不可思議地實現了她的夢想,甚至讓大家都能分享生命的美麗。
作者以老人為主題,平實地描繪艾瑪奶奶老年生活的孤寂與落寞,面對老伴死亡、子孫不在身邊的日子,的確讓人感傷,唯一的陪伴就是她的貓和往事的回憶了。儘管如此,艾瑪奶奶沒有向孤單低年級頭,反而成功的將生活重心轉移到繪畫上,創作出一幅又一幅的精彩作品,而這些畫不但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生命中最美的收藏了。(引自博客來書店)
史密斯先生是一位很有錢的房地產開發商,雖然擁有別人沒有的財富,但是他過得並不快樂。為了蓋一棟摩天大樓,史密斯先生一定要收購小安娜的家。
小安娜一家人很窮,但是他們卻很快樂,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全家人努力的想要將它完成。快樂單純的小安娜,後來讓史密斯的先生的頭痛不見了,也幫助史密斯先生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並領悟到回憶對人的重要,回過頭來幫助小安娜的家人完成他們理想中的家園。(引自博客來書店)
女生不能打鼓,在充滿音樂和節奏的小島,沒人敢挑戰這項古老傳統,直到追求打鼓夢的女孩米洛,才打破了這項古老的禁忌。這篇內文取材自一位中國、非洲和古巴裔女孩米洛,她的真實童年故事,她打破了古巴針對女性鼓手的傳統禁忌,在1932年10歲的米洛‧卡斯楚‧札達瑞加,和姊姊們組成安娜‧卡歐娜(加勒比海群島的女性酋長,擅長創作民謠和敘事詩)樂團表演。這是古巴的第一個全女子舞蹈樂團。米洛很快成為聞名全世界的音樂家,和當時美國爵士大師合作演出,15歲時,她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生日宴會上演出拉丁小手鼓,第一夫人愛倫諾‧羅斯福為她熱烈的鼓掌。現在古巴有多許女性鼓手,這都要感謝米洛的勇氣。因為她,鼓手不再是島上女孩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引自博客來書店)
加州聖地牙哥市中心的東村,四周色調單一乏味。有一天,來了一對夫婦,壁畫師拉菲爾和設計師及社區領導人坎蒂絲聯手,邀請社區居民一起幫忙,誕生了「都市藝術小路」,透過藝術的色彩,讓他們的社區恢復活力。社區的人開始用明亮的色彩畫公共電箱和長椅子,他們繞著樹、沿著街道手做馬賽克拼貼。拉菲爾和坎蒂絲觀察到在社區裡,人們走路時常注視著地面,所以他們在人行道寫上詩句。一點一滴,整個社區變成了藝術創作園地,鼓舞了當地的住戶。社區的藝術影響力逐漸擴大,一些畫上圖案的長椅子被拍賣,經費用來支持那些對藝術有興趣的潛在中輟生,好讓他們繼續上課或當作獎學金。許多遊客來參觀,投入大額或小額捐款,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聖地牙哥東村的地標。(引自博客來書店)
愛麗的爸爸是一位著名旅美大提琴家,生長在單親家庭的愛麗,從小就跟隨爸爸巡迴奔走,時常搬家、轉學,使她逐漸變得敏感而早熟,甚至封閉了自己的心靈。她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東西和任何人,只要爸爸在,就足夠了。
今年愛麗十一歲,她和爸爸回到爸爸的故鄉臺北,生活多了爺爺、奶奶的呵護,後來社區一位不識字的拾荒老婆婆,送給她一個舊娃娃屋、一把舊小提琴,愛麗透過整修娃娃屋找回自信,透過琴音重拾歡樂,兩人慢慢變成了忘年之交,老婆婆因為愛麗,完成了識字、知道書中故事的夢想;愛麗因為老婆婆,敞開心房,開啟了生命另一篇樂章,也讓她看到了面對未來、擁抱希望,是多麼美的一件事!(引自博客來書店)